时间: 2025-05-02 03:4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9:56
词汇“捽灭”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对其进行分析,假设“捽灭”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
假设“捽灭”的字面意思可能是“用力熄灭”或“彻底消灭”。其中,“捽”可能来源于方言,意为用力或猛烈,而“灭”则是熄灭或消灭的意思。
由于“捽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可能在特定的方言区域或专业领域中使用。例如,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人们可能用“捽灭”来形容用力熄灭火焰或彻底消除某个问题。
由于“捽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与特定地区的方言发展有关。可能是在某个地区,人们为了表达用力熄灭的动作,创造了这个词。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捽灭”可能被用来强调彻底解决问题或消除隐患的决心和力度。
这个词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强烈、果断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坚决和彻底的行动。
由于“捽灭”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如果在一个使用该方言的社区中,人们可能会经常使用这个词来描述他们的行为。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捽灭”来强调某个角色的决心和力量,例如:“他如风暴般捽灭了黑暗,带来了光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用力吹灭火焰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强烈、有力的音乐来增强“捽灭”的力度感。
由于“捽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但如果要比较,可以考虑其他语言中表达“用力熄灭”或“彻底消灭”的词汇。
尽管“捽灭”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但通过对它的假设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不同词汇的细微差别和使用场景是非常重要的。
1.
【捽】
揪持头发。
【引证】
《说文》-捽,持头发也。从手,卒声。 、 《汉书·金日磾传》-捽胡投何罗殿下。 、 《汉书·贾谊传》-不使捽抑而刑之也。 、 《汉书·王尊传》-捽博其颊。 、 《荀子·正论》-詈侮捽搏。 、 《吕氏春秋》-拔剑以刺王子庆忌,王子庆忌捽之,投之于江。
泛指揪住。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捽下提殴之。 、
【组词】
小孩儿捽住妈妈的衣服;捽着他胳膊就往外走;捽引、 捽抑、 捽拽、 捽挽、 捽搏
2.
【灭】
(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灭,尽也。 、 《尔雅·释诂》-灭,绝也。 、 《礼记·乐记》-国之灭亡无日矣。 、 《谷梁传·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 《吕氏春秋·情势》-以小畜大灭。 、 杜牧《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 、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 《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 《战国策·魏策》-灭韩亡魏。
【组词】
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 灭户、 消灭、 毁灭、 灭夷、 灭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