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3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36:51
词汇“[弋射]”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弋射”字面意思是用弓箭射猎。其中,“弋”指的是一种带有绳索的箭,用于射猎时可以收回箭矢;“射”即射箭。因此,“弋射”指的是使用弋这种特殊箭矢进行的射猎活动。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经》等,可以看到“弋射”一词的使用,描述古代贵族的狩猎活动。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该词汇较少出现,更多被“射箭”、“狩猎”等词汇替代。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历史学中,研究古代狩猎工具和技术时可能会提及“弋射”。
“弋”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形状像箭矢,有绳索相连。随着时间的推移,“弋射”一词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射箭”等通用词汇。
在古代**,弋射不仅是狩猎活动,也是贵族社交和展示武艺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贵族文化。
提到“弋射”,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田园风光、贵族的生活场景,以及那种古老而优雅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生活中,“弋射”一词较少直接应用,但在讨论古代文化、历史或考古话题时,可能会提及。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生活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弋射”一词,如:“晨曦微露,贵族弋射于林间,箭矢如风,猎物应声而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贵族在森林中弋射的场景,箭矢飞过,绳索轻响。结合音乐,可以选用古风音乐,营造出古代狩猎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如古希腊、古罗马,也有类似的狩猎活动,但使用的词汇和工具可能有所不同。
“弋射”作为一个古代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对于语言学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
【弋】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义:小木桩。今字作“杙”)。
同本义。
【引证】
《齐民要术》-以钩弋压下枝,令着地。
2.
【射】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 、 《周礼·保氏》-三曰五射。 、 《礼记·射义》-射者,男子之事也。 、 《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以射策甲科为郎。 、 《后汉书·光武纪》-射声校尉。 、 《汉书·李广苏建传》-常能为汉伏弩射之。 、 邵长蘅《青门剩稿》-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组词】
射鹄、 射日、 射牛、 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