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2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28:22
心旌摇摇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中的旗帜在摇动。基本含义是指内心非常激动,情绪波动很大,无法平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某种强烈的情感刺激时,心理状态的不稳定。
心旌摇摇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其来源于古代对心理状态的比喻。在古代,旗帜常用来象征权威和力量,因此“心旌摇摇”可能源自对内心状态的象征性描述。
在**传统文化中,内心的平静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心旌摇摇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和对情感波动的警惕。
心旌摇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联想上,我会想到一个人在面对重大决策或突发**时的焦虑和不确定感。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心旌摇摇这个成语曾在一次重要的面试前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形容我当时紧张和期待交织的心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心旌摇摇,
梦回往昔,情深似海。
视觉上,心旌摇摇让我联想到飘动的旗帜,听觉上则是风吹旗帜的沙沙声,这些都增强了内心的动荡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 palpitations”或“emotional turmoil”,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能传达类似的情感状态。
心旌摇摇这个成语在描述人的内心状态时非常生动和形象。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情感波动,也让我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有了更多的词汇选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丰富表达方式和深化理解文化背景都是非常重要的。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旌】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旌,游车载旌析羽。 、 《礼记·明堂位》-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 、 《国语·吴语》-建旌提鼓。
【组词】
旌旄、 旌羽
3.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
4.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