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0:30
树枝:树枝是指从树干上分叉出来的细长部分,通常带有叶子、花朵或果实。它是树木结构的一部分,起到支撑和输送养分的作用。
树枝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汉语,其中“树”指的是树木,“枝”指的是从主干分出的部分。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保持了其基本含义,但在不同的方言和语言中可能有细微的变化。
在许多文化中,树枝象征着生命力和成长。例如,在圣诞节的传统中,人们会用树枝装饰圣诞树,象征着节日的欢乐和新生。
树枝常常让人联想到自然、宁静和生命的循环。它也可能唤起对童年在户外玩耍的回忆,或者对自然美的欣赏。
在园艺活动中,修剪树枝是一项常见的任务,这不仅有助于树木的健康,也能美化环境。
在诗歌中,树枝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树枝轻轻摇曳, 在风中诉说着岁月的秘密, 每一片叶子, 都是时间的见证。
树枝在视觉上常常与自然景观、森林和树木联系在一起。在听觉上,风吹过树枝的声音可以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branch”,法语中的“branche”,德语中的“Ast”,都指代类似的自然物体,尽管在具体用法和文化象征上可能有所不同。
树枝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语言中有着明确的定义和用法,还在文化、情感和创造性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树枝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在语言和生活中的多重意义。
1.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2.
【枝】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枝,木别生条也。 、 《素问·移精变气论》-草荄之枝。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不蔓不枝。 、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宋·洪迈《容斋续笔》-正用一枝鸣。
【组词】
枝任、 枝末、 枝主、 枝杪、 枝柯、 枝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