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9:00
号手:字面意思是指吹奏号角或其他乐器的人,通常用于军事或乐队中。基本含义是指那些负责发出信号或演奏音乐的专业人员。
号手一词源于古代军事用语,最初指那些在战场上吹响号角传递信号的士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扩展到乐队和其他需要发出信号的场合。
在军事文化中,号手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命令和纪律。在乐队文化中,号手则是音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营造氛围和节奏。
号手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庄严、秩序和力量。在军事背景下,号手的形象可能带有一定的威严和紧张感;在乐队中,则可能带来欢乐和庆祝的氛围。
在个人经历中,号手可能与学校乐队或军事仪式相关,这些经历可能让人对号手的角色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将号手比喻为时间的守护者,吹响生命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号手在晨曦中吹响, 唤醒沉睡的大地, 每一个音符, 都是新生的序曲。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身穿军装的号手在战场上吹响号角,背景是硝烟弥漫的战场。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段激昂的号角声,引领着队伍前进。
在不同文化中,号手的角色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号手在军事和乐队中都有重要地位;在东方文化中,号手的形象可能更多与传统乐器和仪式相关。
号手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应用场景。通过对号手的深入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号】
扬言有。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组词】
口喧佛号
命令,发令。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发枪之号。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明诏大号。
【组词】
号令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