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3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31:08
“号恸崩摧”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具体来说:
综合起来,“号恸崩摧”形容极度悲痛到极点,以至于精神或身体都崩溃瓦解。
该成语通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描述人物因极度悲痛而精神崩溃的情景。在口语中较少使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情感强度。在专业领域中,除非涉及心理学或文学研究,否则很少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号恸崩摧”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逐渐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它仍然保留着其原始的情感强度和文学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悲痛和哀悼是重要的社会和情感表达方式。因此,“号恸崩摧”这样的成语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它反映了人们对极端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这个成语带给人一种深沉的悲伤和绝望感。它让人联想到失去至亲或挚爱的痛苦,以及随之而来的精神崩溃。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在面对类似情境时的表达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直接使用这个成语,因为它过于强烈和文学化。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比如在文学创作或深度讨论情感问题时,这个成语可能会被引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号恸崩摧”来增强情感表达的强度:
夜深人静时,
心碎声如雷。
号恸崩摧处,
泪洒满尘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悲伤的人物,面容扭曲,泪水横流,周围是破碎的物品,象征着精神的崩溃。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悲伤的旋律和和弦,以增强“号恸崩摧”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broken to the point of collapse”或“overwhelmed with grief”,但这些表达没有“号恸崩摧”那样强烈的文学色彩和情感强度。
“号恸崩摧”是一个极具情感强度的成语,它在文学和情感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还能在适当的情境下增强语言表达的深度和感染力。
翩翩孤嗣,号恸崩摧。
1.
【号】
扬言有。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组词】
口喧佛号
命令,发令。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发枪之号。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明诏大号。
【组词】
号令
2.
【恸】
(形声。从心,动声。本义:大哭) 同本义。
【引证】
《论语·先进》-颜回死,子哭之恸。 、 柳宗元《哭连州凌员外司马》-我歌诚自恸,非独为君悲。
【组词】
恸绝
极其悲痛。
【引证】
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
【组词】
恸切、 恸泣、 恸怛、 恸恨、 恸悼、 恸醉、 恸怀
3.
【崩】
(形声。从山,朋声。本义:山倒塌)。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梁山崩。
【组词】
山崩地裂
4.
【摧】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云汉》-先祖于摧。 、 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组词】
摧折、 摧剥、 摧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