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0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04:40
慢怠(màn dài)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行动迟缓、不积极或不热情,对待事物或人缺乏应有的关心和热情。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表达一种消极、懒散或不认真的状态。
慢怠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慢”和“怠”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缓慢和懈怠。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怠慢”一词,与慢怠意思相近。
在**传统文化中,勤劳是一种美德,因此慢怠往往被视为负面态度。在现代社会,慢怠可能与工作效率低下、团队合作不佳等问题相关。
慢怠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懒惰、不负责任的态度。它可能影响人们对某人的整体评价,尤其是在工作或社交环境中。
在工作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同事对待工作非常慢怠,导致我们的项目进度受到了影响。这让我意识到积极的工作态度对于团队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晨光初照,他却慢怠不起, 日影斜移,懒散依旧如昔。”
慢怠可能让人联想到缓慢的钟表滴答声,或是懒洋洋的猫咪在阳光下打盹的画面。
在英语中,与“慢怠”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slack”或“indolent”,它们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都传达了懒散、不积极的含义。
慢怠是一个描述消极态度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沟通效果至关重要。
1.
【慢】
(形声。从心,曼声。本义:轻慢;对人无礼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慢,一曰不畏也。 、 《广雅》-慢,惰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远而慢之。 、 《礼记·缁衣》-可敬不可慢。 、 《吕氏春秋·处方》-而长不简慢矣。 、 《左传·庄公八年》-君使民慢,乱将作矣。 、 《荀子·君子》-敬贤者存,慢贤者亡。 、 《吕氏春秋·上德》-荆成王慢焉。 、 《庄子·则阳》-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 、 《儒林外史》-管家,实是多慢了你。
【组词】
慢骂、 慢亵、 慢狎、 慢视、 慢公、 慢令、 慢心
2.
【怠】
(形声。从心,台声。本义:懒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怠,慢也。 、 《尔雅》-懈,怠也。 、 《广雅》-怠,赖也。 、 《国语·周语》-可先而不备,谓之怠。 、 《礼记·檀弓》。注:“惰也。”-吉事虽止不怠。 、 《礼记·曲礼》。注:“放散身体也。”-毋怠荒。 、 《国语·晋语》-怠偷甚矣。 、 《公羊传·文公十二年》-俾君子易怠。 、 《商君书·弱民》-兵民怠而国弱。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组词】
怠荒、 怠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