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9:55
词汇“佚力”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可能的猜测和推断来进行分析。
“佚力”可能是由“佚”和“力”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词汇。其中,“佚”通常有散失、遗失的意思,而“力”则指力量或能力。结合起来,“佚力”可能指的是失去的力量或能力,或者是指未被充分利用的潜力。
由于“佚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失去了原有的力量或能力,或者是在讨论如何重新发掘和利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
由于“佚力”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某个特定领域或文献中的创造性用法。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佚力”可能被用来讨论如何重新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在资源有限或需要重新分配的情况下。
“佚力”可能带有一种失落和重新发现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从困境中恢复、重新振作的过程。
由于“佚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佚力”来表达一种重新发现自我或重新振作的主题:
在寂静的夜里,
我寻找那失落的佚力,
星光指引我前行,
重燃心中的火焰。
“佚力”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或者是一首旋律,从低沉逐渐升至高昂,象征着力量的恢复。
由于“佚力”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尽管“佚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即如何重新发掘和利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或潜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
【佚】
(形声。从人,失声。本义:隐逸的人)。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
【组词】
佚老、 佚民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