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0:40
“忧国奉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忧虑国家的安危,尽心尽力为公家服务。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即个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公共事务的奉献。
在文学作品中,“忧国奉公”常用来形容那些忠诚于国家、无私奉献的人物形象,如历史上的忠臣良将。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赞扬那些在工作中表现出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公共管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公共官员的职责和行为准则。
同义词: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公而忘私 反义词:自私自利、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个人对国家和公共事务的态度和行为上有所不同,但都与“忧国奉公”在道德和责任感上有直接关联。
“忧国奉公”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公共事务的奉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语言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高尚道德情操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忧国奉公”被视为一种理想的人格特质,尤其是在政治和公共生活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士大夫阶层的价值观,即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强调集体主义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尊重,因为它代表了无私和奉献的精神。在思维和表达中,使用“忧国奉公”可以增强语言的庄重感和道德感召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不仅在教学上尽心尽力,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体现了忧国奉公的精神。他的行为深深影响了我,让我认识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忧国奉公心,鞠躬尽瘁身。 忠诚昭日月,奉献照乾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身着正装的人物,站在国旗下,表情严肃而坚定,象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庄重而激昂的交响乐,以增强这种高尚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votion to public service”或“patriotism”,但这些词汇在强调个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上与“忧国奉公”有所不同,更多地侧重于服务和爱国主义。
通过对“忧国奉公”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在表达高尚道德情操和责任感方面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庄重感,同时也能够传达出对国家和公共事务的尊重和奉献精神。
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1.
【忧】
(本字古作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suī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忧,愁也。 、 《玉篇》-忧,愁也。 、 《淮南子·原道》-忧悲者德之失也。 、 《易·丰》-勿忧。 、 《易·说卦》-坎为加忧。 、 《诗·小雅·小弁》-我心忧伤。 、 《诗·召南·草虫》-忧心忡忡。 、 《世说新语·自新》-何忧令名不彰。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忧谗畏讥。 、
【组词】
忧忿滞中、 忧蹙、 忧愠、 忧忆、 忧心如捣、 忧邑、 忧畏、 忧世、 忧怀、 忧怯、 忧天、 忧公忘私、 忧鱼
居丧 。多指居父母丧。
【引证】
《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
【组词】
忧居、 忧服、 忧纪、 忧棘、 忧毁、 忧艰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3.
【奉】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 同: 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奉,承也。 、 《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头鼠窜。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愿奉璧往使。 、 《战国策·燕策》-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组词】
奉书;奉地图;奉手
4.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