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4:52
词汇“吁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吁策”由两个字组成:“吁”和“策”。
结合起来,“吁策”可能指的是呼吁采取策略或计划。
由于“吁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呼吁采取策略的用法,但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几乎不使用。
由于“吁策”的使用非常有限,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吁策”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因此其历史演变和语言中的变化并不明显。
在古代,领导者或智者可能会使用“吁策”来呼吁民众或下属采取特定的策略或行动。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此其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有限。
由于“吁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智慧和策略。
在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吁策”这个词汇,因此个人经历或故事可能不多。
在创作中,可以将“吁策”融入到历史题材的故事或诗歌中,以展现古代的智慧和策略。
由于“吁策”的使用有限,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因为它在汉语中也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
“吁策”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用法和含义,但在现代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的重要性不大。
1.
【吁】
呼天而告。
【引证】
《书·召诰》-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徂厥亡出执。
【组词】
吁天、 吁号、 呼吁
2.
【策】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引证】
《考工记·舟人》-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 《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 、 《左传·襄公十七年》-左师为已短策。 、 《汉书·王褒传》-伤吻敝策。 、 《战国策·赵策》-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 唐·韩愈《杂说》-执策而临之。 、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组词】
策辔、 策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