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0:10
词汇“注病”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可能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推测其含义。
“注病”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注入疾病”或“引起疾病”。这里的“注”可能指的是注入、引入,而“病”则是指疾病。因此,这个词汇可能指的是某种通过外部方式引入的疾病,或者是某种导致疾病发生的行为或过程。
由于“注病”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医学领域,如果存在这样的术语,它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疾病传播方式,例如通过注射、输血等医疗操作引入的疾病。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不良影响或灾难的引入。
由于“注病”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无法追溯。它可能是某个特定领域或文献中的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已经不再被广泛使用。
在古代,疾病往往被认为是天灾人祸的一部分,因此“注病”这样的词汇可能与当时的信仰、巫术或迷信有关。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与医学和公共卫生相关。
提到“注病”,可能会引起人们对疾病、痛苦和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医疗事故、公共卫生危机等负面**。
由于“注病”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如果有人在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后生病,这可能是一个与“注病”相关的实例。
在创作中,可以将“注病”作为一个象征,代表某种不良影响或灾难的引入,例如在诗歌中:
疫风起兮,注病四方,
人心惶惶,无日不伤。
由于“注病”与疾病相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医院、医疗器械、病人痛苦的表情等视觉形象,以及医院特有的气味和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注病”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存在于描述疾病传播或医疗事故的词汇中。
“注病”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范围可能有限。在学和理解这个词汇时,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可能的历史背景。尽管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语言中对疾病和医疗问题的关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1.
【注】
(形声。从水,主声。本义:灌入,注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灌也。 、 左思《吴都赋》-振盪注流。 、 《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 、 《世说新语·言语》-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而泽下注。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大雨如注。 、 《东观汉记》-暴雨下如注,水潦成流。 、 沈括《梦溪笔谈》-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
【组词】
把酒注到瓶里;注溉、 注萤、 注集、 注溜
2.
【病】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病,疾加也。 、 《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疾病外内皆埽。 、 《易·说卦》-坎为心病。 、 《左传·襄公十九年》-疾病而立之。 、 王充《论衡·订鬼》-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 《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 《庄子·达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组词】
病革、 病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