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3:36
“手熟”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手艺熟练”或“操作熟练”。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某项技能或工作上经过长时间的练*,达到了熟练的程度,能够轻松、高效地完成任务。
“手熟”一词源于汉语,由“手”和“熟”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熟”字已有熟练、熟悉的意思,与“手”结合后,强调了手艺或操作的熟练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各种技能和操作。
在**传统文化中,“手熟”常与工匠精神和技艺传承联系在一起。它体现了对技艺的尊重和对专业精神的推崇。在现代社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职业的多样化,“手熟”也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现代技能,如计算机操作、驾驶等。
“手熟”这个词给人一种稳定、可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经过长时间练*和积累的经验,以及由此带来的自信和效率。在情感上,它可能激发人们对专业精神和技艺的尊重和向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手熟的木匠,他的手艺精湛,每一块木头在他手中都能变成精美的艺术品。这种手熟的技艺让我深感敬佩,也激励我在自己的领域中追求更高的熟练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手熟”:
岁月如梭,手熟如织,
每一针一线,皆是心血。
时光流转,技艺不衰,
手熟之人,永存匠心。
在视觉上,“手熟”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工匠在专注地工作,手中的工具灵活自如。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熟练操作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如木匠敲打木头的声音,或是钢琴家弹奏的旋律。
在英语中,与“手熟”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proficient”或“skilled”。这些词汇都强调了技能的熟练程度,但在使用上可能略有不同。例如,“proficient”更侧重于对某项技能的精通,而“skilled”则更强调经过训练和实践获得的技能。
通过对“手熟”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技能熟练程度的词汇,还承载着对专业精神和技艺的尊重。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运用“手熟”这个词,以准确传达我对技能熟练度的认可和尊重。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熟】
(形声。从火,孰(shú)声。本作“孰”。“熟”是后起字。本义:煮熟,食物烹煮到可吃的程度)。
同本义。
【引证】
《礼记·礼运》。疏:“谓烹煮。”-熟治万物。 、 《左传·宣公二年》-宰夫胹熊蹯不熟。
【组词】
熟末、 熟切店、 熟水、 熟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