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3:27
手炉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种小型的取暖工具,通常由金属制成,内部装有燃料(如炭火或电热元件),用于在寒冷的天气中为手部提供温暖。手炉可以是便携式的,方便携带和使用。
在文学作品中,手炉常常被用来描绘温馨、舒适的场景,或者作为表达人物情感的道具。在口语中,手炉可能被提及作为一种实用的冬季用品。在专业领域,如家居用品或户外装备领域,手炉可能被详细讨论其设计、材料和功能。
同义词:暖手宝、手暖器、暖手袋
反义词:冷气机、冰袋
手炉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手”和“炉”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使用部位和功能。在历史上,手炉的设计和材料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演变,从最初的炭火手炉到现代的电热手炉,功能和便携性都有了显著提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手炉常常与冬季的温馨场景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温暖和关怀。在一些传统节日或家庭聚会中,手炉也可能作为一种传统物品出现,增添节日氛围。
手炉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暖和舒适。它让人联想到冬日的温馨时光,家庭团聚,以及对亲人的关怀。在表达中,手炉可以作为一种象征,传达温暖和关爱的情感。
在寒冷的冬日,携带一个手炉可以让人在户外活动时保持手部温暖,特别是在等待公共交通工具或在户外工作时,手炉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
诗歌: 冬日的诗篇,手炉的温暖, 炭火微光,心间暖阳。 岁月静好,时光悠长, 手炉相伴,冬日不凉。
手炉的视觉联想通常是金属外壳、温暖的炭火或电热元件发出的微光。听觉联想可能是炭火燃烧时的轻微噼啪声,或者是电热手炉启动时的轻微嗡嗡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取暖工具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设计。例如,在西方国家,类似的便携式取暖设备可能被称为“hand warmer”或“portable heater”。
手炉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炉】
(形声。从火,盧声。本义:贮火的器具,作冶炼、烹饪、取暖等用)。
火炉。
【引证】
《说文》-鑪,金鑪也。 、 《声类》-炉,火所居也。 、 《左传》-邾庄公废于鑪炭。 、 《淮南子·齐俗》-鑪橐埵坊。 、 《韩非子》-奉炽炉,炭火尽赤红。 、 清·张潮《核舟记》-左手抚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