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1:05
“彻首彻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头到尾,完全彻底”。它强调的是一种全面、彻底的程度,没有遗漏或保留。
在文学作品中,“彻首彻尾”常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状态的彻底性,如“他彻首彻尾地改变了”。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强调某件事情的完全性,例如:“这个问题彻首彻尾地解决了。”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医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彻底的检查或治疗。
“彻首彻尾”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漫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
在**文化中,强调全面和彻底是一种美德,这种思想在教育、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因此,“彻首彻尾”这个成语在强调这种全面性和彻底性时,往往带有积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肯定的,它让我联想到认真负责和全面考虑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处理问题和决策时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需要彻首彻尾地重新设计。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彻首彻尾”这个词汇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彻首彻尾的爱,如星辰彻夜不眠。”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彻底地清理房间,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听觉上,可能是彻底的寂静,或者是彻底的喧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rom head to toe”或“complete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彻底性概念是相似的。
“彻首彻尾”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强调全面性和彻底性的重要工具。它帮助我在描述事物时更加准确和有力,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
今此于既学适道之后却言笃信何也?恐信字彻首彻尾不可分先后。
他是一个~的坏蛋。
1.
【彻】
(形声。从彳(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 、 《礼记·燕礼》-司宫彻之士。 、 《礼记·士冠礼》-彻筮席。 、 《礼记·曲礼》-大夫无故不彻县。 、 《左传·宣公十二年》-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 、 《论语·八佾上》-三家者以《雍》彻。 、 《淮南子·原道》-解车休马,罢酒彻乐。
【组词】
彻案、 彻坐、 彻兵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
3.
【彻】
(形声。从彳(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 、 《礼记·燕礼》-司宫彻之士。 、 《礼记·士冠礼》-彻筮席。 、 《礼记·曲礼》-大夫无故不彻县。 、 《左传·宣公十二年》-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 、 《论语·八佾上》-三家者以《雍》彻。 、 《淮南子·原道》-解车休马,罢酒彻乐。
【组词】
彻案、 彻坐、 彻兵
4. 【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