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1:43
“彼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那个人”或“他”。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指代某个特定的人,但语气较为正式或文雅,不如“他”或“那个人”常用。
在文学作品中,“彼人”常用于描述或提及某个角色,尤其是在需要强调距离感或正式感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更常见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文件或官方文书中,也可能使用“彼人”来指代特定的个人。
“彼”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那”的意思,而“人”字则指“人”。随着语言的发展,“彼人”逐渐固定为一个词组,用来指代特定的个体。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仍保留其文雅和正式的语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语言的文雅和含蓄被高度重视。因此,“彼人”这样的词汇在某些正式或需要保持一定距离感的场合中被保留和使用。
使用“彼人”可能会给人一种距离感或正式感,有时也带有一种神秘或不可触及的意味。在文学作品中,这种用法可以增加角色的神秘感或深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使用“彼人”,但在阅读古典文学或参与正式的书面交流时,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彼人如星,遥不可及,却在夜空中独自闪耀。”
想象一个古装剧中的场景,一位文士在书房中沉思,口中轻声念叨:“彼人...”这样的画面和声音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文雅和深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at person”,但语气上不如“彼人”那样文雅和正式。
“彼人”是一个具有文雅和正式感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和正式文书中仍有其独特的地位。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彼】
(形声。从彳,皮声。“彳”(chì)。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那,与“此”相对。
【引证】
《玉篇》-彼,对此称彼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此土延续石耳。
【组词】
彼此腾倒着做、 彼苍、 此起彼伏;彼人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