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1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10:42
使君滩:这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官员或使者经过的河滩。在古代**,官员或使者出行时,常常需要经过河流,因此这些河滩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使君滩常常被用来描绘官员或使者出行的场景,增添一种历史感和仪式感。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文化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地理学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使君滩可能被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或保护对象来讨论。
同义词:官道滩、使者滩 反义词:无明显反义词,但可以与“平民滩”对比,强调其官方或正式的特性。
词源:使君滩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使君”指的是官员或使者,“滩”指的是河滩。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语境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文化意义:使君滩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官方的权威和历史的厚重。 社会影响**:在现代社会,使君滩可能被视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受到保护和研究。
情感反应:使君滩这个词给人一种庄严和历史感,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员的威严和使命感。 联想: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河流、船只、官员的服饰和仪仗。
经历或故事:在参观某个历史遗址时,我了解到一个古代使君滩的故事,那里曾经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见证了多次重要的历史**。
诗歌:
使君滩上水悠悠,
古道风尘几度秋。
官员使者行色匆,
历史长河一叶舟。
视觉联想: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古代官员在使君滩上行走,背景是古老的河流和山脉。 听觉联想: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官员行进的脚步声,或是河流的水声。
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比较类似的历史或文化现象,如古罗马的官道。
总结理解:使君滩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词汇,虽然在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反思重要性:在学*汉语和了解**历史文化时,使君滩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官方文化。
1.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
2.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引证】
《说文》-君,尊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 《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 、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 、 《书·吕刑》-君帝清问下民。 、 《诗·大雅·皇矣》-克长克君。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余君。 、 《三国志·诸葛亮传》-思得明君。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忧其君。 、 清·周容《芋老人传》-身名君宠。
【组词】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 君伐、 君位、 君长、 君体、 君德、 君侯、 君公、 君父、 君子医
3.
【滩】
(形声。从水,难声。本义:河道中水浅流急多沙石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唐崔道融溪夜诗》-却放轻舟下急滩。 、 《广韵·平声寒韵》-滩,水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