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5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51:40
“士穷见节义”这个词汇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字面意思是说,在困境中才能显现出一个人的节操和义气,在乱世中才能识别出真正的忠臣。这个词汇强调了在逆境中展现个人品质的重要性。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常用来赞扬那些在困难时刻坚守原则、不屈不挠的人物。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一个人在面对挑战时的行为和态度。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伦理学中,这个词汇被用来讨论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
同义词强调在困难中坚持原则,反义词则描述在压力下放弃原则的行为。
“士穷见节义”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在逆境中的道德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在困难中展现高尚品质——始终未变。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词汇与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紧密相关。它反映了社会对个人在逆境中道德行为的期待和评价。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勇敢、坚定和忠诚。它激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放弃,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展现“士穷见节义”精神的时刻,比如在工作中面对不公正的待遇时,选择坚守职业道德,不妥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这样的诗句能够传达出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的深刻意义。
结合历史剧中的场景,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困境中的表现,可以很好地体现“士穷见节义”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dversity reveals genius, prosperity conceals it”(逆境显天才,顺境藏天才),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在强调逆境中人的真实品质更容易显现。
“士穷见节义”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一种评价,也是对社会道德的一种期待。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逆境中坚守原则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这种精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木槁自芬芳。坐回万物春,赖此一点香。
1.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2.
【穷】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穷,极也。 、 《小尔雅·广诂》-穷,竟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横四海兮焉穷? 、 《山海经·大荒南经》。注:“流极于此山也。”-赤水穷焉。 、 《吕氏春秋·下贤》-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欲穷其林。 、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接天莲叶无穷碧。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乐亦无穷。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理屈词穷。
【组词】
穷形尽致、 穷师远讨、 穷兵屯戍、 无穷、 穷了、 穷生
3.
【见】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引证】
《广雅》-见,示也。 、 《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见龙在田。 、 《汉书·韩信传》-情见力屈。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孟子·梁惠王上》-见于王。 、 《论语·季氏》-见于孔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末立见。 、 《三国演义》-有虹见于玉堂。 、 吴均《与朱元思书》-有时见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组词】
见影、 见得
介绍,推荐。
【引证】
《论语·微子》-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 、 《墨子·公输》-见我于王。
4.
【节】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引证】
《说文》-節,竹约也。 、 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 、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组词】
节根、 节旄、 节粉、 节槎、 节次
5.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