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2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21:10
“密而不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秘密地进行而不公开宣布”。它强调的是某种信息、计划或行动的保密性,不对外公开,通常用于描述那些需要保密的事务或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密而不宣”常用于描述情节中的秘密计划或人物的内心活动,增加故事的悬念和深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某人保守秘密的能力或某件事情的保密状态。在专业领域,如情报、军事或商业策略中,这个词汇强调了保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语境的适用性,例如“守口如瓶”更强调个人的保密能力,而“密而不宣”则更侧重于事物的保密状态。
“密而不宣”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于古代对保密行为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汉语中保持了其基本含义,但在使用上更加灵活和广泛。
在文化中,保密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准则,尤其在政治、商业和家庭生活中。因此,“密而不宣”这个词汇在社会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这个词汇给人以神秘和悬念的感觉,常常与秘密、策略和深思熟虑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参与过一个项目,其中的某些关键信息是密而不宣的,这增加了项目的神秘感和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秘密花园密而不宣,只有夜风知晓其中的花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封闭的房间,窗帘紧闭,灯光昏暗,象征着“密而不宣”的状态。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低沉的耳语和谨慎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ept under wraps”或“hush-hush”,它们也传达了保密和不公开的含义。
“密而不宣”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保密的状态,还蕴含了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能力,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特定的文化环境。
他接受了上级指派的~的任务
1.
【密】
(形声。从山,宓(mì)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
同本义(意思是山多)。
【引证】
《说文》-密,山如堂者。 、 《尸子》-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宣】
(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
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
【引证】
《说文》。按,当训大室也。与宽略同。-宣,天子宣室也。 、 《淮南子·本经》。注:“宣室,殷宫名,一曰狱也。”-武王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 、 《汉书·孝文纪》。注:“未央前正室也。”-受釐坐宣室。 、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