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1:57
把手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于抓握的部分,通常附加在物体上以便于移动或操作。它可以是门、抽屉、工具等物品上的一个部件,用于提供抓握的便利。
把手这个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和用法在语言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它来源于对物体功能性部件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把手可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某些文化中,门的把手可能象征着欢迎或拒绝。
把手通常与实用性和功能性联系在一起,给人以稳定和可靠的感觉。它也可能唤起对家庭和安全感的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把手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在家中开关门,还是在办公室使用文件柜,把手都是方便操作的关键部件。
在诗歌中,把手可以被用来比喻性地表示连接或分离的概念:
“我们的手紧紧握住时间的把手, 在岁月的门扉前,不愿松开。”
把手可以让人联想到金属的冷硬感,或者是木头的温暖触感。在听觉上,转动或拉动把手可能会发出吱吱声或金属摩擦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handle”或法语中的“poignée”,虽然词汇不同,但都指的是类似的功能性部件。
把手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看似简单,但它体现了语言对日常物品功能描述的精确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对于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至关重要。
1.
【把】
柄。器物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
【引证】
《礼记·曲礼上》。注:“弣把中。”释文:“把,手执处也。”-左手承弣。 、 《文选·潘岳·射雉赋》-戾翳旋把。
【组词】
茶壶把儿;印把子
植物上支持着一个或多个叶片、花朵或果实的部分。
【引证】
《淮南子·缪称》-无把之枝。
【组词】
花把儿;梨把儿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