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0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01:07
拖刀计: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拖着刀走”,比喻在战斗或竞争中故意示弱,引诱对方放松警惕,然后趁机反击。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种策略或计谋,即通过假装不敌或退却来迷惑对手,从而获得最终的胜利。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三国演义》,拖刀计常被用来描述军事策略,如关羽在华容道对曹操的追击中使用了拖刀计。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拖刀计”来形容某人在商业谈判或个人关系中的策略性退让。 专业领域:在军事战略、商业策略等领域,拖刀计被视为一种高级战术,用于分析和制定策略。
同义词:诱敌深入、佯败、诈败 反义词:正面冲突、硬碰硬
拖刀计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中的实际战术,士兵在撤退时拖着刀走,以示弱引诱敌人追击,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反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策略性的场合。
在中国文化中,拖刀计被视为一种智慧和策略的体现,强调在面对强敌或困难时,不应直接对抗,而应通过智谋取胜。这种思想在中国的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
拖刀计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赞赏和敬畏,因为它体现了策略和智慧。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诸葛亮、关羽等,他们在故事中多次使用类似的策略。
在个人生活中,拖刀计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如在职场竞争中,通过适当的退让来观察和分析对手的弱点,然后制定有效的反击策略。
在诗歌中,拖刀计可以被用来形容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
“在风起云涌的战场, 他拖刀而行,不露锋芒。 待时机成熟,一击必中, 智者的拖刀计,胜过千军万马。”
视觉上,拖刀计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士兵拖着刀缓缓后退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鼓声和士兵的呐喊声,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充满策略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策略可以用“feint”(佯攻)或“ruse”(诡计)来描述,虽然具体用法和语境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是相似的,即通过假装来迷惑对手。
拖刀计作为一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策略,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挑战时的智慧和策略。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无论是在商业、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中,理解和运用拖刀计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1.
【拖】
(形声。本作“拕”,左形,右声。本义:曳引)。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拕,引也。 、 《淮南子·齐俗》-纵体拖发。 、 《淮南子·人间世》-拖其衣被。 、 《汉书·南越传》-拖舟而入水。
【组词】
拖上州拔下县、 拖罟、 拖钩、 拖刀计、 拖扯
2.
【刀】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刀,兵也。象形。 、 《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 、 唐·崔国辅《从军行》-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组词】
刀枪;刀兵;刀瘢
3.
【计】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shǔ)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計,会算也。 、 《管子·七发》-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 、 《礼记·内则》-学书计。 、 《礼记·月令》-命农计耦耕事。 、 《国语·郑语》。注:“算也。”-计亿事。 、 诸葛亮《出师表》-计日而待。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计日以还。 、 明·魏学洢《核舟记》-而计其长。 、 《聊斋志异·促织》-蹄躈各千计。
【组词】
计会、 计口、 计度、 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