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3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32:31
拖堂: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教师在规定的下课时间之后,仍然继续授课或讨论,导致学生不能按时离开教室。基本含义是指课堂时间的延长,通常是因为教学内容未完成或教师希望进一步讲解。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拖堂可能被用来描绘教师的责任心或学生的无奈。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拖堂常常带有抱怨或无奈的语气,尤其是在学生之间。 专业领域:在教育学或教学管理中,拖堂可能被视为一种教学现象,需要通过课程设计或时间管理来避免。
同义词:延时授课、超时教学 反义词:准时下课、按时结束
词源:拖堂一词源于中文,直接反映了课堂时间被“拖长”的现象。 演变: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拖堂逐渐被视为需要避免的教学行为,尤其是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的现代教育体系中。
在某些文化中,拖堂可能被视为教师负责任的表现,而在其他文化中,它可能被视为对学生时间的侵犯。社会对拖堂的态度也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而变化。
拖堂往往带给学生一种无奈和焦虑的情感,尤其是当它频繁发生时。它也可能让学生感到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和投入。
在我的学生时代,有一次数学老师拖堂了将近半小时,虽然当时感到很烦躁,但后来发现那次额外的讲解对理解难题非常有帮助。
在诗歌中,拖堂可以被描绘为时间的停滞,如:“钟声已响,时间却在此刻拖堂,知识的海洋,波涛未平。”
拖堂可能让人联想到教室的景象:昏暗的灯光,疲惫的学生,以及教师坚定的声音在空旷的教室中回响。
在不同文化中,拖堂的现象可能普遍存在,但其被接受的程度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国家,拖堂被视为正常现象,而在其他国家,则可能受到严格的时间管理规定限制。
拖堂作为一个教育现象,反映了教学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是教师教学效率的一个指标。在个人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拖堂”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讨论教育相关的话题。
1.
【拖】
(形声。本作“拕”,左形,右声。本义:曳引)。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拕,引也。 、 《淮南子·齐俗》-纵体拖发。 、 《淮南子·人间世》-拖其衣被。 、 《汉书·南越传》-拖舟而入水。
【组词】
拖上州拔下县、 拖罟、 拖钩、 拖刀计、 拖扯
2.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