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7:34
“功德兼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功德既多又大。其中,“功德”指的是善行、善事所积累的福报或好处,“兼隆”则表示同时具备且非常显著。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所做的善行不仅多,而且影响深远,功德无量。
在文学作品中,“功德兼隆”常用于赞颂历史人物或领袖的伟大贡献,如在描述高僧或道教仙人的传记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通过类似的表达来传达相同的意思。在专业领域,如研究或历史学,这个词汇可能被更精确地使用来描述特定的历史或人物。
同义词“功德无量”强调功德的无限大,而“功德圆满”则强调功德的完整和完美。反义词则强调负面行为的影响和后果。
“功德兼隆”这个成语源自文化,其中“功德”一词直接来源于术语,指通过修行、布施等行为积累的善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任何形式的善行和贡献。
在传统文化中,功德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和精神追求。在和哲学体系中,如**和道教,积累功德被认为是提升个人精神境界和获得福报的重要途径。因此,“功德兼隆”这个成语在描述这些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人物时尤为贴切。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庄严和崇高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深远的贡献和精神上的升华。在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句的庄重感和赞誉力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慈善家、**领袖或社区英雄的贡献时使用这个成语,以表达对他们深远影响的敬意和赞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晨曦的光辉中,他行善如流, 功德兼隆,照亮了无数心灵。”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寺庙的庄严、佛像的慈悲或慈善活动的温馨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起悠扬的**音乐或庄严的诵经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英语中的“great merit”或“immense good deeds”,虽然这些表达不如“功德兼隆”那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但它们传达了相似的正面意义。
“功德兼隆”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善行的高度赞誉,也是对个人或集体精神追求的肯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正面行为的赞赏和尊重,同时也加深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1.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3.
【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引证】
《说文》-兼,并也。 、 《仪礼·聘礼》。注:“犹两也。”-兼执之,以进。 、 《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兼巾之。 、 《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兼诸弣。 、 《孟子·告子上》-不可得兼。 、 宋·文天祥《 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百花之长。 、 蔡元培《图画》-兼筑雕刻。
【组词】
兼祧、 兼资、 兼署、 兼味
4.
【隆】
(形声。从生,降省声。本义:高)。
丰大;高。
【引证】
《说文》-隆,丰大也。 、 《尔雅·释山》。注:“山中央高。”-宛中隆。 、 《战国策·齐策一》-虽隆薛之城。 、 《史记·高祖纪》-隆准而龙颜。 、 《吕氏春秋·秋期贤》-段干木之隆。 、 《淮南子·泛论》-降冲以攻。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德隆望尊。
【组词】
隆穷、 隆颓、 隆岳、 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