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1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19:23
烈士:烈士一词通常指的是为了正义事业、国家利益或民族解放而英勇牺牲的人。在文化中,烈士往往与革命、战争、抗争等历史相关联,是对那些在斗争中献出生命的英雄的尊称。
“烈士”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可能指那些在或道德上坚守原则而牺牲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20世纪的,这个词更多地与政治和军事斗争中的牺牲者联系在一起。
在**,烈士的概念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紧密相关。烈士纪念日和相关纪念活动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教育和激励公民。
烈士一词往往引发尊敬和悲痛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牺牲、勇气和无私,同时也可能唤起对战争和冲突的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烈士的故事和纪念活动常常在教育和社会活动中被提及,用以传承历史记忆和价值观。
在诗歌中,烈士的形象可以被用来象征永恒的牺牲和不懈的追求: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历史的篇章, 他们的名字,铭刻在民族的心房。
烈士的形象可能与纪念碑、花圈、哀悼的音乐等视觉和听觉元素联系在一起,唤起对英雄的记忆和敬意。
在不同文化中,烈士的概念有相似之处,如美国的“烈士”(martyr)也指为了信仰或事业牺牲的人。然而,具体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使得每个文化中的烈士形象各具特色。
烈士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对历史英雄的尊称,也是对牺牲精神和正义追求的象征。通过对烈士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1.
【烈】
(形声。从火,列声。“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本义:火势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烈,火猛也。 、 《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 、 《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资治通鉴》-火烈风猛。
【组词】
烈烧、 烈燧、 烈烈、 烈光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