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4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40:30
词汇“[志同心和]”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志”、“同”、“心”、“和”。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志同心和”字面意思是指人们的志向相同,心意相合,和谐一致。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人们在追求共同目标时的一致性和和谐性。
“志同心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每个字都有其独立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因此“志同心和”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人对于和谐与一致性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正面的,它让我联想到团结、协作和成功。在表达时,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个团队项目中体验到了“志同心和”的力量。当时,我们团队的每个成员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最终我们成功地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志同心和共前行,
风雨同舟渡难关。
携手并肩创辉煌,
团结一心胜万难。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群人手拉手,共同前进的画面。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团队成员之间互相鼓励和支持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ited in purpose”或“working in harmon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通过对“志同心和”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团队合作和一致性的重要性。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团队精神和和谐一致。
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1.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
2. 【同】 ——见“胡同”hútòng。
3.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4.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