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4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40:57
词汇“烟碛”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雅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烟碛”由两个字组成:“烟”通常指烟雾,而“碛”在古代汉语中指沙漠或沙洲。因此,“烟碛”可能指的是被烟雾笼罩的沙漠或沙洲,形容一种朦胧、荒凉的景象。
由于“烟碛”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用来描绘边塞或荒凉之地的景象,增添一种苍凉、神秘的氛围。
“碛”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记载,主要指沙漠或沙洲。而“烟碛”可能是后人在描绘特定景象时创造的词汇,用以表达一种特定的意境。
在古代文学中,边塞诗常常描绘边疆的荒凉景象,“烟碛”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用来增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烟碛”给人一种荒凉、遥远、神秘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边塞的孤寂和战士的坚韧。
由于“烟碛”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如果在一个关于古代边塞的故事或诗歌中,它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词汇选择。
在创作一首关于边塞的诗歌时,可以使用“烟碛”来描绘那种苍凉的景象:
烟碛长风起,孤城落日斜。
战士征衣冷,边声入夜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烟雾笼罩的沙漠,远处隐约可见孤城或烽火台,给人一种苍凉、遥远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类似的意境。
“烟碛”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文学创作中,它可以很好地表达一种特定的意境和情感。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文学创作的深度和多样性。
1.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
2.
【碛】
浅水中的沙石;沙石浅滩。
【引证】
《说文》-碛,水渚有石者。 、 《三苍》-碛,水中沙也。 、 《汉书·元帝纪》注-吴越谓之濑,中国谓之碛。 、 左思《吴都赋》-玩其碛砾而不窥玉渊者。
【组词】
碛沙、 碛砾、 碛路、 碛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