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6:26
同姓之国。
1.
【脤】
古代祭社稷用的生肉。
【引证】
《广雅》-脤,肉也。 、 《谷梁传·定公十四年》。注:“脤,祭肉也。”-天王使石尚来归脤。 、 《左传·成公十三年》-成子受脤于社。
【组词】
脤膰
2.
【膰】
(形声。从肉,番声。古代祭祀用的烤肉) 同本义。
【引证】
《广韵》-膰,祭余肉。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子有事膰焉。 、 《谷梁传·定公十四年》-生日脤,熟曰膰。 、 《左传·成公十三年》-祀有执膰,戎有受脤。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