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5:18
“冷窗冻壁”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窗户和墙壁因为寒冷而变得冰冷。基本含义是形容环境非常寒冷,尤其是室内因为缺乏供暖或者保温措施而显得格外冷清和不适。
在文学作品中,“冷窗冻壁”常用来营造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如在描述一个贫困家庭或者一个被遗弃的场所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的温度极低,或者比喻某个环境缺乏温暖和人情味。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中,可能会讨论如何通过设计和材料选择来避免“冷窗冻壁”的现象。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冷窗冻壁”更强调物理上的寒冷,而“寒舍”等词则更多带有贫困或简陋的意味。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温暖和舒适。
“冷窗冻壁”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没有特别古老的词源,它更多是现代汉语中用来形容寒冷环境的一个组合词。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提高,这个词汇在日常交流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增加。
在**传统文化中,冬季的寒冷常常被用来象征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因此,“冷窗冻壁”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反映主人公的困境或者社会的不公。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孤独和凄凉。它让我联想到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夜里,孤独地面对冰冷的墙壁和窗户,这种情景让人感到无助和悲伤。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因为工作原因独自在一个偏远的地方过冬,那里的住宿条件非常简陋,晚上常常感到冷窗冻壁,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词汇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冷窗冻壁夜无声,孤灯照影思故人。”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昏暗的房间,窗户上结满了霜花,墙壁因为寒冷而显得格外苍白。听觉上,可能是一片寂静,只有偶尔的风声穿过窗户的缝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illy room”或“freezing walls”,但这些表达没有“冷窗冻壁”那种诗意和深层的文化内涵。
“冷窗冻壁”这个词汇不仅仅描述了一个物理现象,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描绘环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冷窗冻壁更成眠?也腾疏蓬仰见天!
他回到家里,面对~发愣
1.
【冷】
(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冷,寒也。 、 白居易《乌夜啼》-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组词】
冷香、 冷泉、 冷翠
2.
【窗】
(象形。从穴,囱(cōng)声。“窗”本作“囱”(cōng),小篆字,象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来灶突也叫“囱”)。后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本义:天窗)。
同本义。泛指房屋、车船上通气透光的洞口。 同: 囱
【引证】
《说文》-囱,在墙曰牅,在屋曰囱。窗,或从穴。 、 《考工记·匠人》。注:“窗助户为明。”-四旁两夹窗。 、 王逸《鲁灵光殿赋》-天窗绮疎。 、 《论衡·别通》-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 、 归有光《项脊轩志》-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 北朝乐府《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明·魏学洢《核舟记》-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组词】
窗下、 窗友、 窗格、 窗子眼、 窗下功夫
3.
【冻】
(形声。从仌(bīng),东声。本义:结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冻,仌也。 、 《风俗通》-壮冰曰冻。 、 《礼记·月令》-水始冰,地始冻。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风掣红旗冻不翻。
【组词】
冻柱、 冻浦
4.
【壁】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壁,垣也。 、 《风俗通》-壁亦土也。 、 张衡《思玄赋》-观壁垒于北落兮。 、 《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徒四壁立。 、 《聊斋志异·促织》-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组词】
壁有耳、 壁中书、 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