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7:26
冷眼旁观: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用冷漠的目光在一旁观看”,基本含义是指在别人遇到困难或处于困境时,自己不参与、不干预,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有时带有批评的意味,暗示缺乏同情心或责任感。
“冷眼旁观”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态度和行为的描述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其核心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和为贵”和“中庸之道”,因此“冷眼旁观”有时被视为一种智慧或策略。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态度可能被视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冷漠、疏离和自私。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人们对社会冷漠现象的反思,以及对积极参与和互助精神的渴望。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在朋友遇到困难时选择冷眼旁观的人,这让我感到失望和困惑,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在困难时刻伸出援手的朋友。
在诗歌中,可以将“冷眼旁观”融入描述自然景物的诗句中,如:“山川依旧,人事已非,我以冷眼旁观,看尽世间繁华落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人群之外,目光冷漠地注视着前方。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冷静、淡然的旋律来表达这种旁观者的态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nd by and watch”或“watch from the sidelin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
“冷眼旁观”这个词汇在描述一种特定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他人的行为,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反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精确性和深度。
故其后复申炎所陈,荐举之说,乃是首尾专为王地,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顺问傍观冷眼人。”
1.
【冷】
(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冷,寒也。 、 白居易《乌夜啼》-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组词】
冷香、 冷泉、 冷翠
2.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
3.
【旁】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旁,溥也。 、 《广雅》-旁,广也。 、 《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旁求俊彦。 、 张衡《东京赋》-群后旁戾。
4.
【观】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引证】
《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观谓之阙。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 、 《后汉书·班固传·典引》-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
【组词】
观阙、 观魏
台榭。
【引证】
《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组词】
观台、 观榭、 观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