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3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35:49
“守分安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遵守本分,安于命运的安排。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顺应自然、接受现状的生活态度,不强求、不抗争,而是平和地接受生活中的种种安排。
在文学作品中,“守分安命”常常用来描述那些性格温和、不喜争斗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虽然生活在富贵之家,但内心深处却有一种超脱世俗、安于现状的情怀。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劝诫他人接受现实,不要过于执着。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探讨人的自我认知和接受度。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如“安分守己”更强调遵守规则,而“随遇而安”则更强调适应环境。
“守分安命”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顺应天命、安于本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被广泛接受,成为描述一种生活态度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守分安命”与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无为而治等思想相呼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平和的心态。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平和与宁静。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风雨中依然保持微笑的人,他们的坚韧和从容令人敬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人,他经历了许多苦难,但始终守分安命,他的生活态度深深影响了我,让我学会了在逆境中保持乐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守分安命,心如止水,波澜不惊,岁月静好。”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人坐在窗前,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风景,背景音乐是轻柔的古筝曲,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宁静与和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acceptance”(接受)或“letting go”(放手)来表达,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是相似的,即接受现实,不与命运抗争。
通过对“守分安命”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顺应自然、接受现实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智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保持平和的心态,接受并适应变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让我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3.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4.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