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7:1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7:17:20
树蛙:树蛙是一种两栖动物,属于无尾目树蛙科。它们通常具有适应树栖生活的特征,如长而粘性的趾垫,帮助它们在树枝上攀爬。树蛙的体型一般较小,皮肤光滑,颜色多样,有些种类具有鲜艳的色彩,可能是为了警告捕食者它们有毒。
树蛙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树”和“蛙”两个字组成,反映了其树栖的习性。在语言中,这个词的使用相对稳定,没有显著的演变。
在一些文化中,树蛙可能被视为好运的象征,或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相关联。在生态保护的背景下,树蛙的研究和保护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
树蛙通常给人以自然、宁静和神秘的联想。它们的叫声可能唤起人们对夜晚和自然的情感反应,有时也可能因为其鲜艳的颜色而引起好奇或敬畏。
个人可能在自然旅行中观察到树蛙,或者在阅读有关生态保护的材料时了解到树蛙的重要性。这些经历可能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在诗歌中,树蛙可以被描绘为夜晚的歌手,它们的叫声是大自然的乐章。在故事中,树蛙可能是一个小角色,帮助主角在森林中找到方向。
树蛙的图片可能展示它们在树枝上的优雅姿态,而它们的叫声则可能在自然纪录片中作为背景音效,增强观众对自然环境的沉浸感。
在不同语言中,树蛙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树栖的特征和生态角色通常是相似的。例如,在西班牙语中,树蛙被称为“rana arborícola”。
树蛙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
1.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2.
【蛙】
(形声。从虫,圭声。本义:田鸡类动物。青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苏俗谓之田鸡,扬州谓之水鸡,亦曰吠蛤。 、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蛙市、 蛙吹、 蛙角、 蛙怒、 蛙蛤
凹隐。扳着脸的样子。
【引证】
《金瓶梅》-那陈经济把脸儿蛙着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