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1:44
词汇“天饥”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天饥”这个词汇的分析:
“天饥”字面意思可能是指由天灾引起的饥荒,即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短缺和饥饿。在这个意义上,“天”指的是自然界或天灾,“饥”指的是饥饿或饥荒。
由于“天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历史上的自然灾害和随之而来的饥荒,以此来反映社会的苦难和人性的挣扎。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自然灾害时。
由于“天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由“天”和“饥”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描述特定的自然灾害和饥荒情况。
在历史上,天灾如洪水、旱灾、蝗灾等常常导致饥荒,这些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天饥”这个词汇可能会唤起人们对历史苦难的记忆和对自然灾害的警惕。
提到“天饥”,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苦难、无助和生存的挣扎。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对自然灾害的看法和对社会稳定的关注。
由于“天饥”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较为有限。它可能更多出现在历史学*、文学创作或讨论自然灾害的场合。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天饥”来描绘一幅荒凉的景象:
天饥降临,大地枯黄,
人畜无食,泪洒荒凉。
提到“天饥”,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干旱的土地、枯萎的庄稼和饥饿的人群。视觉上可能是灰暗和荒凉的景象,听觉上可能是寂静和哀伤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天饥”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natural disaster-induced famine”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天饥”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饥】
(形声。从食,幾(jī)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饑,谷不熟为饑。 、 《墨子·七患》-五谷不熟谓之饥。 、 《诗·小雅·雨无止》-降丧饥馑。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 、 《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 、 《淮南子·天文》-四时不出,天下大饥。 、 《汉书·翼奉传》-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
【组词】
饥荒;饥馁、 饥时得一口、 饥氓、 饥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