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9:26
天驷(tiān s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天上的马,特指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古称“天驷”。在**古代天文学中,北斗七星被认为是天帝的车驾,而第六颗星因其位置和形状被比喻为拉车的马,因此得名“天驷”。
在文学作品中,“天驷”常被用来象征高贵、力量或速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现代专业天文学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天文学和古代文化研究中,“天驷”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天驷”一词源于**古代对星象的观察和神话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使用频率降低,但在文化和学术领域仍保持其重要性。
在**文化中,天驷与北斗七星的传说紧密相关,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天文的敬畏和对神话的想象。这种文化背景使得“天驷”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天驷”一词给人以高贵、神秘和力量的联想。它唤起的情感可能是敬畏和好奇,尤其是在了解其背后的天文和神话故事后。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参与天文观测或学*古代文化,可能会特别注意到“天驷”这一概念,并在相关讨论中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空中,天驷闪烁,引领星辰的舞蹈。”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北斗七星的图画,其中第六颗星被特别标注为“天驷”。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关于天驷的神话故事的叙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星象可能被赋予不同的名称和意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北斗七星(Big Dipper)的形状和故事与**文化中的“天驷”有所不同。
“天驷”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古代天文学的知识,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神话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驷】
(形声。从马,四声。本义: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驾四马之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四马也。”-驷,马一乘也。 、 《玉篇》-驷,四马一乘也。 、 《诗·郑风·清人》-驷介旁旁。 、 《庄子·人间世》-结驷千乘。 、 《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 、 《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东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
【组词】
上驷、 驷牡、 驷马之门、 驷介、 驷铁、 驷骊、 驷骐、 驷车、 驷盖、 驷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