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3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38:39
导致 是一个动词,字面意思是“引起、造成某种结果或后果”。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个行为、或条件是如何引起另一个或状态的。
“导致”一词源于古汉语,由“导”和“致”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导”意为引导,“致”意为达到,合起来即引导至某个结果。随着语言的发展,其意义逐渐固定为“引起、造成”。
在社会学和心理学中,“导致”常用于分析社会现象和个体行为的原因和结果,帮助理解复杂的社会结构和人类行为。
“导致”这个词往往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因为它通常与不良后果或问题相关联。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用于积极的因果关系,如“良好的教育导致了他的成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导致”来解释事情的原因,比如在工作中分析项目失败的原因,或在家庭中讨论某个决策的后果。
在诗歌中,可以将“导致”用于隐喻,如“时间的流逝导致了记忆的褪色”,以此表达时间的无情和记忆的脆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系列的链条,每个环节都是前一个导致的结果。在音乐中,可以联想到渐进式的旋律,每个音符都是前一个音符导致的结果。
在英语中,“导致”可以对应为“cause”或“lead to”,在不同文化中,因果关系的理解和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是相通的。
“导致”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词汇,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世界中的因果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灵活运用“导致”对于提高逻辑性和表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1.
【导】
(形声。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以手牵引,引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导,引也。 、 《素问》。注:“谓摇筋骨动支节。”-其治宜导引按轎。 、 《续汉书·百官志》。注:“择也。”-导官令本。 、 《后汉书·邓后纪》。注:“主导择米以供祭祀。”-导官。 、 《汉书·司马相如传》。郑氏曰:“导,择也。”-导一茎六穗于庖。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虞人导前,鹰犬罗后。
【组词】
导子、 导从、 导仗
2.
【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致,送诣也。 、 《易·象下传》-君子以致命遂志。 、 《诗·卫风·竹竿》-远莫致之。 、 《诗·卫风·聘礼》-卿致馆。 、 《仪礼·曾子问》-殷人既葬而致事。 、 《荀子·解蔽》-远方莫不致其珍。 、 《史记·李将军列传》-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致敬亭于幕府。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致电上海。
【组词】
致聘
招引;招致。
【引证】
汉·贾谊《过秦论》-致天下之士。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 、 《三国志·诸葛亮传》-不可屈致。 、 《三国演义》-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 、 清·袁枚《祭妹文》-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 、 《明史》-致此疾困。
【组词】
导致、 致病;致残;致人、 致士、 致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