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3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32:39
冰鱼:字面意思是指生活在寒冷水域中的鱼类,尤其是指那些适应了极地或高纬度地区冰冷水域的鱼类。这些鱼类通常具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生存机制,以适应低温环境。
冰鱼这个词直接来源于中文,由“冰”和“鱼”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词源演变历史。在语言中,它主要用于描述特定类型的鱼类。
在某些文化中,冰鱼可能被视为珍稀食材,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而受到重视。在一些极地探险文化中,冰鱼可能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界的适应和挑战。
冰鱼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冷冽和坚韧。联想上,它让我想到冰雪覆盖的北极和南极,以及那些在这些极端环境中生存的生物。
在我的生活中,冰鱼主要出现在科普文章或纪录片中,让我对生物适应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歌: 冰鱼在寒流中游弋, 冷冽的波纹,是它的轨迹。 生命的坚韧,在冰封的海域, 无声的歌,唱给寂静的极地。
视觉:联想到冰封的海面,冰鱼在清澈的水中游动。 听觉:联想到冰川崩解的声音,以及冰鱼在水中游动的细微声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icefish”或“polar fish”,它们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着相似的象征意义和实际用途。
冰鱼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特殊的生物,也象征着坚韧和适应性。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像冰鱼一样,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韧和适应性。
1.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2.
【鱼】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引证】
《说文》-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 、 《易·中孚》-豚鱼吉。 、 《论衡·指瑞》-鱼木精。 、 《仪礼·特牲礼》-鱼十有五。 、 《诗·邶风·新台》-鱼网之设。 、 《礼记·曲礼》-鲜鱼曰脡祭。 、 《吕氏春秋》-鱼上冰,獭祭鱼。 、 《史记·周本记》-白鱼跃入王舟中。
【组词】
鱼鲩冠儿、 鱼鳞册、 鱼烂、 鱼轩、 鱼脍、 鱼市、 鱼质龙文、 鱼米、 鱼秧、 鱼鱼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