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4:33
泼水难收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泼出去的水很难再收回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事情一旦发生,就无法挽回或改变。它强调了行为的不可逆性。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泼水难收,悔之无及。”后来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汉语中表达不可逆性的常用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水象征着流动和变化,泼水难收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对于事物不可逆性的认识和重视。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遗憾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那些无法挽回的错误和失去的机会。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提醒自己在做决定时要三思而后行,因为有些决定一旦做出就无法改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泼水难收,时光不再,悔恨如潮涌心头。”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河边,手中拿着一个空的水壶,河水已经流走,象征着无法挽回的过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What's done is done”或“The die is cast”,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改变。
泼水难收 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行为的不可逆性,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谨慎行事,因为有些决定一旦做出就无法回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
已装不卸,泼水难收怎奈何?
小神只会放水,却不会收水。常言道:‘~’。
汉朝书生朱买臣年轻时家里十分贫穷,每天靠打柴卖维持生计,但他坚持好学,经常边走边背诵书本。他的妻子以此为耻辱就离他而去。后来朱买臣考学当上太守,他的前妻要求复婚,他将水泼在马前,教她收回就复婚
1.
【泼】
(形声。从水,发声。本义:水漏出。见《玉篇》。用力向外倒或洒)。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组词】
泼丢泼养、 泼撒、 泼水难收、 泼污水、 泼油救火、 泼散
2.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3.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
4.
【收】
(形声。从攴(pū),收(jiū)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收,捕也。 、 《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女反收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 《后汉书·张衡传》-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组词】
收领、 收系、 收付、 收考、 收夷、 收劾、 收案、 收掩、 收执、 收禁、 收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