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0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05:13
回嘴:指在对话中对别人的话进行反驳或回应,通常带有一定的挑衅或不服气的意味。
回嘴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回”和“嘴”两个字组成,表示用嘴进行回应。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较少见,更多是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尊重长辈和权威是一种传统美德,因此回嘴有时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然而,在现代社会,回嘴也被看作是表达个人意见和维护自我权利的一种方式。
回嘴往往带有一种对抗性的情感,可能让人联想到争吵、辩论或不服气的情绪。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由表达和个性坚持的思考。
在家庭聚会中,我曾见过一个孩子对长辈的批评进行回嘴,这引起了在场人的不同反应,有的支持孩子的勇气,有的则认为孩子应该更加尊重长辈。
在诗歌中,可以将“回嘴”融入到描述青春期叛逆的场景中:
青春的火焰,在唇边跳跃, 每一次回嘴,都是对世界的宣言。
回嘴可能让人联想到两个人面对面争论的画面,或是激烈的对话声。
在英语中,“回嘴”可以对应为“backtalk”或“sass”,它们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相似的使用场景,但也受到各自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回嘴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语言行为,还反映了人际关系、文化背景和个人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恰当使用“回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嘴】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zuǐ)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