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3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4:53
助赈(zhù zhè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帮助赈济”。它通常指的是在自然灾害、贫困或其他紧急情况下,提供物质或经济援助以帮助受灾或贫困人群度过难关。
助赈一词由“助”和“赈”两个字组成。“助”字意为帮助,“赈”字古时指救济、赈济。在古代,赈济多指官方或富人对灾民的救济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助赈的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民间的慈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助人为乐、扶贫济困被视为美德。因此,助赈在社会中具有积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体现了社会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助赈这个词通常会让人联想到温暖、同情和希望。它激发人们对受难者的同情心,并鼓励人们参与到帮助他人的行动中。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参与了一个志愿者团队,前往灾区进行助赈工作。那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助赈的重要性和它给受灾者带来的希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助赈”:
春风拂过山川, 助赈之手温暖心田。 灾厄虽重,爱无疆, 共筑希望,明日更辉煌。
助赈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救援人员在灾区忙碌的身影,或是捐赠物资堆放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救援车辆的警笛声或是人们互相鼓励的话语。
在英语中,与“助赈”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relief aid”或“disaster relief”。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代表着类似的援助行为,但在具体的实施方式和组织结构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助赈是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个人和集体的善良,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助赈”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传递正能量。
1.
【助】
(形声。从力,且(zǔ)声。助人要用力,故从力。本义:帮助)。
同本义(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
【引证】
《说文》-助,左也。 、 《小尔雅》-助,佐也。 、 《论语》。孔注:“犹益也。”-非助我者也。 、 《孟子》-九一而助。 、 《国语·越语下》-助天为虐者,不祥。 、 《孟子·公孙丑上》-予助苗长矣。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蔡元培《图画》-肤觉之助。
【组词】
助胆、 互助、 扶助、 资助、 助力
2.
【赈】
(形声。从贝,辰声。本义:救济) 同本义 。本作“振”。
【引证】
《盐铁论》-战士以奉,饥民以赈。 、 清·洪亮吉《治平篇》。-悉府库以赈之。
【组词】
赈给、 赈田、 赈贷、 赈荒、 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