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4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40:36
助长:指促进、推动事物的发展或增长,通常带有积极的意义,但也可能隐含负面影响,如助长不良风气或恶习。
助长一词源于汉语,由“助”和“长”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助”意为帮助,“长”意为增长或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促进增长或发展的意思。
在中华文化中,助长常与正面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如助长经济发展、助长科技创新等。然而,在某些社会背景下,助长也可能与负面现象相关,如助长腐败、助长不良风气等。
助长这个词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暗示着事物的增长和发展。然而,当助长与负面现象相关时,如助长不良风气,它可能引起人们的担忧和警惕。
在个人生活中,助长可以体现在对个人成长的积极推动上,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助长了我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诗歌:
春风拂过,助长绿意盎然,
梦想的种子,在心中悄然发芽。
故事:
在那个小镇上,一位智者的教诲助长了年轻人的勇气,他们开始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视觉:想象一片绿意盎然的森林,阳光透过树叶,助长着每一棵树的生长。 听觉:听到一首充满活力的音乐,助长着内心的激情和动力。
在英语中,助长可以对应为“foster”或“promote”,它们在不同语境中也有类似的积极或消极含义。
助长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发展和增长,还反映了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判断。通过对助长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助】
(形声。从力,且(zǔ)声。助人要用力,故从力。本义:帮助)。
同本义(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
【引证】
《说文》-助,左也。 、 《小尔雅》-助,佐也。 、 《论语》。孔注:“犹益也。”-非助我者也。 、 《孟子》-九一而助。 、 《国语·越语下》-助天为虐者,不祥。 、 《孟子·公孙丑上》-予助苗长矣。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蔡元培《图画》-肤觉之助。
【组词】
助胆、 互助、 扶助、 资助、 助力
2.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