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0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9:45
序曲(Overture)一词源自法语“ouverture”,意为“打开”,在音乐领域中,它指的是一种独立的、通常为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作为歌剧、芭蕾舞剧、音乐会或其他大型音乐作品的开场。序曲往往具有预示剧情、营造氛围或展示作曲家技巧的功能。
序曲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歌剧中,最初是指歌剧开场的音乐部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形式。在18世纪,序曲开始出现在音乐会中,成为一种展示作曲家技巧和创造力的方式。
序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古典音乐时期,许多著名作曲家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都创作了著名的序曲。序曲不仅是音乐作品的开端,也常常被单独演奏,成为音乐会上的重要曲目。
序曲往往给人一种期待和兴奋的感觉,它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精彩内容。在听觉上,序曲的旋律和和声往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够迅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在个人生活中,序曲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场合,比如一个项目的启动会议、一本书的序言、一次旅行的准备阶段等。它提醒我们在任何开始之前,都需要有一个精心设计的开端。
在诗歌中,序曲可以被用来比喻人生的某个阶段或**的开始:
晨曦的序曲,轻轻揭开夜的面纱, 生命的旋律,在曙光中缓缓奏响。
序曲往往与宏伟的管弦乐队、华丽的音乐厅和期待的眼神联系在一起。在视觉上,序曲可以让人联想到歌剧院的帷幕缓缓升起,听众屏息以待的场景。
在不同文化中,序曲的概念也有所体现。例如,在**传统戏曲中,开场前的锣鼓声和简短的表演也有类似序曲的功能,用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预示即将上演的剧目。
序曲作为一个词汇和音乐形式,不仅在音乐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文学、口语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任何大型作品的开端,也是创造期待和兴奋感的重要手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序曲这一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构建故事和表达情感。
1.
【序】
(形声。从广,予声。从广(yǎn),与房屋有关。本义:东西墙)。
堂屋的东西墙。
【引证】
《说文》-序,东西墙也。 、 《书·顾命》-西序东向。 、 《仪礼·乡饮酒礼》-奠爵于序端。 、 《仪礼·士冠礼》-直东序。 、 《仪礼·燕礼》-宾升,立于序内,东方。 、 《仪礼·士丧礼》-皆馔于西序下。 、 《尔雅》-东西墙谓之序。 、 《礼记·丧大记》-若陈衣于序东。
2.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