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4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48:37
告缺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告知某物或某人缺失或不在场。基本含义是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中,通知他人某项物品或某个成员的缺席情况。
告缺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告”和“缺”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告”有告知、报告的意思,“缺”则表示缺失或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正式场合扩展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语境。
在**文化中,告缺常常与礼貌和尊重联系在一起。在正式场合中,及时告知缺席情况被视为一种负责任的行为。在社会交往中,告缺也是一种常见的沟通方式,用于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告缺 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遗憾或失望的情感反应。当某人或某物告缺时,可能会引起对缺失对象的思念或对情况的担忧。在某些情况下,告缺也可能引发对未来的期待,希望缺失的对象能尽快补足。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告缺的情况。例如,在一次团队会议中,我提前告知同事我因个人原因无法参加,这不仅是对团队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责任的体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告缺:
春风告缺,花儿黯然失色,
月影告缺,夜空徒留寂寞。
告缺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空荡的座位、空白的页面或寂静的房间。在视觉上,可能是一张空椅子或一个空货架;在听觉上,可能是会议中突然的沉默或电话中的无人应答。
在英语中,告缺 可以对应为 "inform of absence" 或 "notify of shortage"。不同文化中,告缺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是相似的,即通知某物的缺失或某人的缺席。
告缺 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多种语境和场合。它不仅用于正式的通知,也用于日常的沟通。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 告缺 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更能灵活运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1.
【告】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 《书·金滕》-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 《易·益》-告公用圭。 、 《诗·齐风·南山》-必告父母。 、 《仪礼·乡射礼》-以告于乡先生君子。 、 《尔雅·释言》-告,请也。 、 《吕氏春秋·赞能》-敢以告于先君。 、 《书·康王之诰》-敢敬告天子。 、 《书·甘誓》-予誓告汝。 、 《书·汤诰》-诞告万方。 、 《列子·杨朱》-不告而娶。 、 诸葛亮《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资治通鉴·唐纪》-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
【组词】
告事、 告报、 告变、 告荒
2.
【缺】
(形声。从缶(fǒu),夬(guài)声。缶,瓦器。“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器具破损) 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
【引证】
《说文》-缺,器破也。 、 《庄子·秋水》-入休乎缺甃之崖。 、 《汉书·艺文志》-周室既微,载籍残缺。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组词】
墙缺了一块;缺落、 缺啮、 缺坏、 缺触、 缺唇、 缺圮
短少;缺乏。
【引证】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缺王道之仪。 、 清·袁枚《祭妹文》-于此微缺然。
【组词】
缺盐;缺油;缺员;缺这少那;缺人;缺月、 缺势、 这本书缺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