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5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4:43
告罪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向他人承认自己的过错或罪行,并请求宽恕。它强调的是一种正式的道歉行为,通常在较为严肃或正式的场合使用。
告罪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告”意为告知,“罪”意为过错或罪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逐渐固定,主要用于表达正式的道歉。
在**传统文化中,告罪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体现了个人对社会规范的尊重和对他人感受的考虑。在现代社会,虽然“道歉”更为常用,但告罪在某些正式或传统场合仍保留其特殊地位。
告罪 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和严肃的感觉,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行为,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它让人联想到真诚、悔改和寻求宽恕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家庭聚会上不小心打破了祖传的花瓶,我向家人告罪,并承诺会赔偿一个新的。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告罪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告罪”:
月光下,我向你告罪,
心中的愧疚如影随形。
愿时光倒流,
让我弥补那无心的过失。
告罪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低头鞠躬的画面,或者是一个人在教堂中默默忏悔的场景。在听觉上,它可能与低沉、严肃的声音相关联。
在英语中,与“告罪”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apologize”或“confess”,但“apologize”更侧重于道歉,而“confess”则更侧重于坦白。
告罪 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情感和道德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告罪”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交规范。
1.
【告】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 《书·金滕》-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 《易·益》-告公用圭。 、 《诗·齐风·南山》-必告父母。 、 《仪礼·乡射礼》-以告于乡先生君子。 、 《尔雅·释言》-告,请也。 、 《吕氏春秋·赞能》-敢以告于先君。 、 《书·康王之诰》-敢敬告天子。 、 《书·甘誓》-予誓告汝。 、 《书·汤诰》-诞告万方。 、 《列子·杨朱》-不告而娶。 、 诸葛亮《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资治通鉴·唐纪》-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
【组词】
告事、 告报、 告变、 告荒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