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1:22
“儿女情”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特别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深厚爱意和关怀。它强调了家庭中代际之间的情感纽带和责任感。
在文学作品中,“儿女情”常常被用来描绘家庭关系的温馨和复杂性,如在小说、诗歌和戏剧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直接地表达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探讨“儿女情”对个体成长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儿女情”这个词汇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自对家庭伦理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和用法也在不断演变,但核心的情感内涵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儿女情”被视为家庭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孝道和家庭责任。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这个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对新型家庭关系的思考。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如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画面,充满了爱和温暖。它激发了我对家庭价值的思考和珍视。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看到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幸福付出巨大的努力,这种“儿女情”让我深感感动和敬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儿女情深似海,父母心细如丝,编织着家的温暖,守护着爱的港湾。”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母亲温柔地抱着孩子,背景是温馨的家庭环境。音乐方面,可以选择柔和的钢琴曲,营造出温馨和爱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情感可以用“parental love”或“family bond”来表达,虽然具体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核心的情感价值是相通的。
“儿女情”这个词汇不仅体现了家庭中的情感纽带,也反映了社会对家庭价值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传达和理解家庭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
1.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2.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
3.
【情】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 、 《礼记·礼运》又-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 、 、 《易·系辞》。虞注:“情阳也。”-情伪相感。 、 《白虎通·情形》-情者,阴之化也。 、 《荀子·正名》-情者,性之质也。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览物之情 、 清·黄宗羲《原君》-情所欲居。 、
【组词】
情熟、 情款、 情悃、 情热、 情肠、 情悰、 无情、 友情、 情交、 情好、 情志、 情思、 情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