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7:1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7:15:37
宁愿:表示在两种或多种选择中,更倾向于选择其中一种,即使这种选择可能带来不利后果。它表达了一种偏好或优先选择。
“宁愿”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宁”和“愿”两个字组成。“宁”表示平静、安宁,而“愿”表示愿望、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宁愿”逐渐演变为表示在不利情况下仍坚持选择的词汇。
在**文化中,“宁愿”常用于表达一种高尚的道德选择,如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集体或道德原则。这种用法在历史故事和现代文学中都有体现。
“宁愿”一词常带有一种坚定和牺牲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勇敢、忠诚和责任感。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在安全和舒适之间做出选择的情境。例如,我宁愿选择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也不愿停留在舒适但缺乏成长机会的环境中。
在诗歌中,“宁愿”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深刻的情感选择:
宁愿在风雨中坚守, 也不愿在安逸中迷失。 宁愿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也不愿在光明中失去方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面对两种不同的道路,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更有意义的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坚定的脚步声和内心的独白。
在英语中,“宁愿”可以对应为“would rather”或“prefer”,如“I would rather stay at home than go out.”在不同文化中,表达选择和偏好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
“宁愿”是一个表达坚定选择和牺牲精神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在面对选择时坚持原则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1.
【宁】
贮藏;积聚。本作“宁” 同: 贮
【引证】
《说文》。按,与貯略同。-宁,办积物也。象形。 、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唐·李善注:“‘伫’与‘宁’同。”-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
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引证】
《礼记·曲礼》-天子当宁而立。 、 《国语·楚语》-位宁有官司之典。 、 江永《乡党图考》-以人君门外有正朝,视朝则于此宁立故耳。
【组词】
宁僚
2.
【愿】
(形声。从页(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引证】
《说文》-愿,谨也。 、 《周书·谥法》-思厚不爽曰愿。 、 《韩非子·诡使》-无利于上谓之愿。 、 《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愿而恭。 、 《考工记·弓人》-则莫能以愿中。 、 《周礼·大司寇》-上愿纠暴。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组词】
愿恭、 愿款、 愿法、 愿敏、 愿婉、 愿懿、 愿民
大头。
【引证】
《说文》-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硕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