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3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2:53
词汇“宁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组合,“宁”通常表示宁愿、宁可,而“意”表示意愿、意图。因此,“宁意”可以理解为“宁愿的意愿”或“宁可的意图”。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我们可能需要从更广泛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中寻找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
“宁意”可以解释为一个人宁愿选择某种行为或状态的意愿或意图,即使这可能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或面临困难。
由于“宁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表达一种坚定的决心或选择,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物在面对两难选择时的内心挣扎。
由于“宁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宁”和“意”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或文学作品中。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宁意”可能被用来强调个人的坚定和决心,尤其是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
“宁意”可能让人联想到坚定、勇敢和决心等正面情感,它可能激发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自己的选择。
由于“宁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宁意”来表达一种坚定的情感: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我宁意独行,
不畏前路漫漫,
只为心中的星光。
由于“宁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容易引发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宁意”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willing to”或“prefer to”。
“宁意”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坚定的意愿或选择。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意图。
1.
【宁】
贮藏;积聚。本作“宁” 同: 贮
【引证】
《说文》。按,与貯略同。-宁,办积物也。象形。 、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唐·李善注:“‘伫’与‘宁’同。”-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
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引证】
《礼记·曲礼》-天子当宁而立。 、 《国语·楚语》-位宁有官司之典。 、 江永《乡党图考》-以人君门外有正朝,视朝则于此宁立故耳。
【组词】
宁僚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