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7:42
土鼓:土鼓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由土制成的鼓。在古代,土鼓是一种用泥土烧制而成的打击乐器,常用于祭祀或民间庆典活动中。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土鼓常被用来描绘民间节庆或祭祀场景,如《诗经》中就有关于土鼓的描述。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土鼓一词较少使用,但在提及古代文化或考古发现时可能会被提及。
专业领域:在考古学和音乐学中,土鼓作为一种古代乐器,是研究古代音乐和文化的重要实物。
同义词:陶鼓(用陶土制成的鼓)
反义词:皮鼓(用动物皮革制成的鼓)
词源:土鼓一词源于古代对乐器的命名,直接反映了其材质和功能。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土鼓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一些传统文化保护较好的地区,仍能看到土鼓的身影。
文化意义:土鼓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乐器,也是文化传承的象征。
社会影响:土鼓的使用和传承反映了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情感反应:提到土鼓,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重仪式和民间的欢乐庆典,带来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联想:土鼓的声音可能让人联想到远古的回响,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经历或故事:在参观某古代遗址时,我曾亲眼见到过出土的土鼓,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诗歌:
土鼓声声,穿越千年,
在岁月的长河中回响。
每一次敲击,都是对古老文明的致敬,
每一次聆听,都是心灵的洗礼。
视觉联想:想象一幅画面,一群古人围坐在篝火旁,敲击着土鼓,火光映照着他们虔诚的面庞。
听觉联想: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土鼓低沉而有力的声音,在空旷的田野上回荡。
比较:在其他文化中,如非洲的某些部落,也有使用土制乐器的传统,但形式和用途可能有所不同。
总结:土鼓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的一种乐器,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通过对土鼓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词汇的深度理解和运用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土鼓这一词汇的学,让我认识到了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