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3:47
词汇“意断”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意”通常指思想、意图或意义,而“断”则表示中断、断开或判断。将两者结合,“意断”可能指的是思想的断开、意图的中断或意义的判断。然而,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其确切含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
由于“意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思考过程中的突然中断,或者在某个关键时刻的意图变化。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讨论或辩论中。
由于“意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意”和“断”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下的表达。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意断”可能被用来描述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变化或思想的中断。例如,在政治辩论中,某人的意断可能意味着他们在某个问题上的立场突然改变。
“意断”可能给人一种突然、意外的感觉,因为它描述的是思想或意图的突然中断。这种突然性可能引起困惑、惊讶或不安。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遇到或使用“意断”这个词汇。然而,在某些特定的讨论或决策过程中,这个词汇可能有助于描述某个关键时刻的突然变化。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意断”来描述一种突然的灵感中断:
在诗行的深处,
意断如风,
思绪飘散,
寻找新的篇章。
“意断”可能让人联想到突然的沉默或中断的声音,如电话突然挂断的声音,或者画面中突然的空白。
由于“意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在其他语言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寻找类似的表达。
“意断”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思想或意图突然中断的方式。在特定的语境下,它可能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某些复杂的情感或决策过程。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精确。
1.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2.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