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2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24:54
词汇“投匦”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投匦”进行深入分析:
“投匦”的字面意思是将物品投入匦中。匦(guǐ)在古代指的是一种容器,类似于箱子或柜子,通常用于存放物品或文件。因此,“投匦”可以理解为将物品或文件放入匦中。
在古代,投匦常用于政治或官方场合,如官员将奏折或文书投入匦中,以便上呈**。在文学作品中,投匦也可能象征着秘密或隐秘的行为。
“投匦”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匦作为一种容器,其使用在古代官方文书传递中非常普遍。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投匦”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
在古代**,投匦是一种正式的文书传递方式,体现了古代官僚体系的运作方式。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官方沟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
对于现代人来说,“投匦”可能带有一种古老、神秘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政治和官僚体系。这种词汇的使用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现代生活中,“投匦”一词较少直接应用,但在学*历史或研究古代文献时可能会遇到。例如,在阅读古代奏折或文书时,了解“投匦”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献内容。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投匦”作为一种象征,代表秘密、隐秘或官方的行为。例如:
由于“投匦”一词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可以通过视觉艺术作品(如古代宫廷画)或音乐(如古风音乐)来增强其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投匦”的词汇,但类似的官方文书传递方式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例如,在英国历史上的“red box”(红盒子)用于存放官方文件,与“投匦”有相似的功能。
“投匦”作为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反映了古代*的官方文书传递方式和文化背景。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对于语言学和表达具有一定的价值。
1.
【投】
(会意。从手,从殳。殳(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投,擿(掷)也。 、 《左传·昭公五年》-受其书而投之。 、 《诗·大雅·柳》-投我以桃。 、 《礼记·曲礼上》-毋投与狗骨。 、 《楚辞·招魂》-投之深渊些。 、 《汉书·贾谊传》-欲投鼠而忌器。 、 《史记·魏公子列传》-以肉投馁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作投击势。 、 《聊斋志异·狼三则》-投以骨。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孤羊投群狼。
【组词】
投兵、 投注、 投食、 投绂
2.
【匦】
藏于匦中。
【引证】
清·魏源《登太行绝顶》-日者相传,寸楮必匦,人往谒公,以我墨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