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6:48
枯笔:字面意思是指笔墨干涸,不再流畅。基本含义可以指书法或绘画中笔墨用尽,无法继续书写或绘画的状态,也可以比喻创作灵感枯竭,无法继续创作。
枯笔一词源于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的实践,最初指笔墨干涸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引申为比喻意义,用来形容创作灵感的枯竭。
在中国文化中,书法和绘画被视为高雅的艺术形式,枯笔这一概念也因此带有一种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它反映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和挑战。
枯笔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消极的,因为它暗示了创作的停滞和困难。然而,它也可以激发人们对创新和突破的渴望。
在个人经历中,枯笔可能出现在长时间写作或创作后,感到灵感枯竭,需要通过休息或新的刺激来重新激发创作灵感。
在诗歌中,枯笔可以被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如:“岁月如枯笔,一划而过,留下无尽的空白。”
枯笔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干涸的墨水,枯萎的植物,或者是干裂的土地。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干涩的声音,如枯叶摩擦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ied up”或“exhausted”,用来形容灵感或资源的枯竭。
枯笔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书法和绘画中的物理状态,也深刻反映了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1.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