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9:58
词汇“完捐”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完捐”可以理解为“完全捐献”或“彻底捐赠”的意思,指的是将某物或某笔款项毫无保留地捐献给他人或机构。
在慈善、公益活动或个人慷慨行为中,可能会使用到“完捐”这个词。例如,某人可能会宣布将其所有财产“完捐”给慈善机构。
由于“完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完全”和“捐献”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强调个人对社会贡献的文化背景下,“完捐”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赞扬那些无私奉献的人。
“完捐”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人们对慷慨、无私和慈善行为的正面情感反应。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更大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英雄形象。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有人决定将自己的财产或物品“完捐”给需要帮助的人或机构,这可能是一个重大的决定,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爱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完捐”来表达一种彻底的奉献精神:
在生命的黄昏,我选择完捐,
将爱与希望,播撒在人间的田野。
想象一个画面:一位老人在遗嘱中写下“完捐”,背景音乐是柔和的钢琴曲,这可能会唤起一种温馨而感人的情感。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会有不同的词汇,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彻底的捐献行为。
“完捐”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人类社会中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无私的奉献。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赞扬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1.
【完】
(形声。从宀(mián),元声。“宀”与房屋有关。本义:完备,完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完,全也。 、 《荀子·劝学》-巢非不完也。 、 《荀子·议兵》-完全富足而趋赵。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 、 《三国志·华佗传》-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 、 《战国策·秦策一》-不如伐蜀之完也。 、 贾谊《治安策》-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 、 宋·苏洵《六国论》-不能独完。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无一完者。
【组词】
完计、 完完、 完充、 完锐、 完块、 完篇、 完丽、 完垒、 完名、 完书、 完德
2.
【捐】
(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捐,弃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注:“弃也。”-捐殡。 、 《汉书·食货志》。注:“骨不埋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而国无捐瘠者。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组词】
捐世、 捐馆、 捐身、 捐却、 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