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0:45
完整:指事物没有缺失或损坏,保持原有的状态或结构,完好无损。
“完整”一词源于古汉语,由“完”和“整”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完”常指完备、无缺,而“整”则指整齐、有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完整”这一概念,强调事物的完好无损和结构的完整性。
在许多文化中,“完整”常与完美、和谐等概念相联系。例如,在婚礼仪式中,人们追求的是一个完整的家庭,象征着幸福和美满。
“完整”一词常带给人安全感和满足感。它让人联想到完美无缺的状态,如一幅完整的画作、一个完整的家庭或一个完整的人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次需要确保文件完整性的情况。当时,我负责整理一份重要的合同,任何遗漏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完整”的重要性。
诗歌: 完整如初,岁月无痕, 画卷展开,风景依旧。 心之所向,梦之所归, 完整如你,我心所愿。
视觉:想象一幅完整的拼图,每个碎片都精确地拼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听觉:想象一首完整的交响乐,每个音符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奏出美妙的旋律。
在英语中,“完整”可以对应为“complete”或“whole”。虽然这些词汇在基本含义上相似,但在某些语境中,它们可能有细微的差别。例如,“complete”更强调完成和结束,而“whole”则更强调整体性和无缺。
通过对“完整”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事物的物理状态,还涉及情感、文化和心理等多个层面。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完整”的多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完】
(形声。从宀(mián),元声。“宀”与房屋有关。本义:完备,完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完,全也。 、 《荀子·劝学》-巢非不完也。 、 《荀子·议兵》-完全富足而趋赵。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 、 《三国志·华佗传》-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 、 《战国策·秦策一》-不如伐蜀之完也。 、 贾谊《治安策》-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 、 宋·苏洵《六国论》-不能独完。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无一完者。
【组词】
完计、 完完、 完充、 完锐、 完块、 完篇、 完丽、 完垒、 完名、 完书、 完德
2.
【整】
(会意兼形声。从攴(pū)从束从正,正亦声。攴是敲打,束是约束,使之归于正。合起来表示整齐。本义:整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整,齐也。 、 《礼记·月令》。注:“整,正列也。”-整设于屏外。 、 《左传·僖公三十年》-以乱易整,不武。
【组词】
整娖、 整立、 整扮、 整设、 整蔚